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见问题

进入银行工作你会有哪些收获?

2024-07-26   阅读量:426

每年的银行秋招往往是应届生千军万马竞争一份好工作的主力战场,秋招时银行释放的职业数最多,而即将毕业的学生对前景好、待遇好的行业则是蜂拥而上。

相比互联网行业这几年一直霸占热榜,地产行业风光不再,而有些行业,比如银行、快消、咨询,则是多年来雷打不动的热门行业,尤其就业主力部队集结在了银行业。

虽然在各大平台都能看到抱怨银行业待遇吸引力在下降,但另外一边,为什么每年校园招聘中,仍有百万计的人报考银行行业呢?而且录取的学生中大部分学校和资质也都是优秀?

这说明大家对银行业的期望值回归正常,但报考率事实又说明银行业的待遇和回报还是有竞争力的。就跟大家都骂互联网公司加班多,但遇到招聘机会还是会抢着去。

 

一、银行从业中的收获

无论任何一份工作或事业,它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其实都是它对我们各类需求的满足。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需求就分了两大类需求,缺失类需求和成长类需求。

饿了吃饭是生理需求,要买房子是安全需求,要交朋友这是归属与爱的社交需求,想要出人头地是尊重需求,这些统称「缺失类需求」。

和「缺失性需求」对应的是「成长性需求」,包括了,探索世界的认知需求,追求美的审美需求,和发挥潜能以获得价值感的自我实现需求。

好的工作,首先会让你的基层缺失类需求得到满足,并支持你去追求高层次的成长类需求。

 

二、底薪与待遇优势

银行业的整体收入对比其他行业来说比较高的,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受工资待遇、员工规模及内部员工平衡问题限制,越往后,越看职业发展了。

福利待遇整体较好,所以稳定的收入经常就可以作为买房、买车的启动资金,所以也可以看到银行工作的同学往往没过几年就结婚了。

稳定性上来说,银行业虽然利差渐薄,但整体的盈利能力还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如果自己工作能力还可以,工作就比较稳定,不像投身广大中小企业的毕业生,还要经常面对失业风险。

所以从最基础的需求出发,银行的收入和收入的稳定性,已经可以保障你没有太多底层需求的顾虑。

 

三、商业与风控意识

银行业的业务模式和竞争壁垒决定了其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内控体系,对比其他行业会更加齐备和完善。在实操、学习、见识中,对银行管理流程这些流程制度,并逐渐内化成自己的底层意识和惯性思维。

所以如果你也经常跟银行的人打交道,你能时刻感受到对方逻辑中的严谨性和思维上的风控意识。整天和数字打交道,经常要面对业务的压力,也让银行从业者有着更高的商业常识和数字的敏感性。

商业的敏感性和风控意识,不仅为将来走向企业管理有所帮助,即使自己创业也是很好的基础铺垫,让商业模式的思考更深入、企业成长中走的更稳。

 

四、综合能力的认证

从职业形象上来说,在银行工作本身,就是对个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一个认证。

在最开始也有提到银行校招的竞争激烈程度,能通过银行校招,经过完备的培训、考核机制,留在银行工作本身,就是过硬的证明。银行是一个非常考验综合能力的工作,你的人际关系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心理韧性、执行能力,往往都不能有短板。

在给应届生求职建议时,我总强调,应届生最好去个大平台,因为你的所学、所做和周围的环境、同事的素质,都决定了未来,你如何被别人看待、评价。就是因为,有的工作履历自己会说话,你不用说太多,面试官就会自己联想:四大行出来的,综合能力没的说,做事应该也很严谨。

 

五、专业成长机会

刚才讲到,成长类需求是探索世界的认知需求,追求美的审美需求,和发挥潜能以获得价值感的自我实现需求。

就像很多人说的,饭都吃不饱,哪有时间追求理想,所以一份收入稳定且待遇优渥的工作,其实给我们追求成长类需求的满足,提供了先决条件。

银行业起薪较高,加上积累的理财知识,可以将收入更好保值增资,所以对比同学往往能更早买房、买车,免去最大的生活压力,有机会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另外一方面,这种收入和稳定性对匮乏感、压力感的对冲,也可以让银行从业者避免基层缺失性需求不满足的焦虑情绪的袭扰,可以有更多精力思考更重要的事情。

同时,银行属于相对成熟的行业,在不同的职能工作上总有一些成功的标杆可以学习,所以我们总能有较好的榜样可以追随,对那些本来就有着较高成就动机的同学来讲,其实充满了成长的机会。

 

六、职业发展方向

未来的职场,职业发展更加的失去明确的路径与规则,尤其是在向外部转换时更以你的职业定位和深层次的素质与能力成为凭证。

也就是,我们要向做产品一样看待自己的价值,到底能满足组织的什么需求。不用担心于我原来是什么行业,今后可能受限于行业。

最后的关键是要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而在职业转换这件事上,银行凭借和各种商业实体的连接,其实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综上所述,银行工作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就业选择。小编希望每个进入银行工作的同学,都能在自己职位上积累专业技能和知识,让自己将来无论转型做什么,或者继续在银行发展,都能因为有干货、有实力,而自信满满。


1721975912613.jpg

更多银行最新资讯,欢迎咨询福久朱老师1891391859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