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江苏银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交出一份规模、效益与质量协同发展的亮眼答卷。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71.83亿元,同比增长7.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83亿元,同比增长8.32%。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江苏银行以“稳进变”为经营主线,持续优化资产结构、夯实风控基础,并在普惠金融、民生消费、对外开放等领域精准发力,展现出城商行领军者的责任担当与发展韧性。
普惠金融与民生服务并进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江苏银行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经营之本,2025年前三季度,在普惠金融与民生领域持续加大资源倾斜力度,以实际行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对公存贷双增,精准滴灌重点领域。截至2025年9月末,江苏银行对公贷款余额达166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26%;对公存款余额140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75%。对公板块的强劲增长,体现了该行在支持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领域的坚定投入。结合半年报数据看,江苏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36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90%;基础设施贷款余额6912亿元,增长31%;科技贷款余额2740亿元,集团口径绿色融资规模突破72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1%。这些数据表明,江苏银行正围绕“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持续优化金融供给结构。
零售金融量质齐升,AUM突破1.6万亿元。在零售端,江苏银行以“全客群、全渠道、全产品”为核心,推动零售金融实现质效双升。截至三季度末,零售AUM(管理个人客户总资产)规模和增量均位列城商行第一。其子公司苏银理财规模突破8000亿元,持续稳居城商系理财子公司首位。该行手机银行App客户数、月活客户数(突破760万户)持续位列城商行第一,显示出强大的客户黏性与服务能力。
资产质量持续优化,不良率降至历史最优。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江苏银行资产质量保持优异。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降至0.84%,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为历史最优水平;关注类贷款比例1.28%,下降0.1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22.62%,风险抵补能力充足。自2016年上市以来,该行不良率连续9年下降,在总资产超4万亿元的上市银行中处于最优水平,实现了“规模增长”与“风险可控”的精准平衡。
场景融合激活消费引擎 助力扩大内需战略
作为扎根区域的金融机构,江苏银行积极呼应国家“扩大内需”战略,通过“金融+场景”生态建设,激发消费潜力,服务民生福祉。
“苏超”IP联动,打造消费新生态。今年夏季,“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作为全省瞩目的体育赛事,总冠名商江苏银行借此推动“金融+体育”深度融合。该行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赛事与消费深度融合”的要求,积极发挥金融促消费作用,联合省商务厅,推出“苏超联赛+苏新消费”联动IP促消费工作系列举措,全力推动消费市场提质扩容。“苏超”赛事期间,在江苏银行手机银行推出“跟着苏超去狂欢”主题活动,携手国内70多个知名品牌发放近1.5亿元消费券,将“苏超”流量转化为亮眼的消费名片。
“金融+音乐”跨界,拓展服务新体验。除了体育场景,江苏银行还创新实践“金融+音乐”场景,冠名银河左岸南京金牛湖茉莉花音乐节、独家特约呈现南京DNA音乐节,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文化金融服务体验。这些举措不仅是品牌年轻化的尝试,更是通过场景融合提升客户黏性,助力地方文化消费升级。
稳健经营与开放布局并重 资本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在夯实内部经营的同时,江苏银行持续提升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根据权威评级,江苏银行在“全球银行1000强”中位列第56位,较上年大幅提升10位,在中资银行中排名第16位。在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中,该行位列第162位,蝉联国内城商行首位。排名的持续攀升,反映出其在全球银行业中的综合实力与影响力稳步增强。
资本市场认可度提升,机构持仓位居前列。作为优质城商行代表,江苏银行在资本市场持续“圈粉”。据Wind统计,今年以来国内外券商发布其相关研报近70篇。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该行组织开展路演交流37场,参与投资者超300家次。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保险等主流机构共1263只产品持仓江苏银行,在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二,显示出资本市场对其投资价值的高度认可。
江苏银行2025年三季报不仅展现了其在规模、盈利与风控之间的高效平衡,更凸显了其在服务国家战略、践行金融为民方面的深度布局。通过深耕普惠民生、助力扩大内需、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江苏银行正在“稳进变”中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随着经济持续复苏与政策红利的释放,江苏银行有望在城商行梯队中继续发挥领军作用,为实体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更大金融力量。